余榮讓
筆者於賭權開放之前曾發謬論,希望預設競投牌照條件,讓澳門居民可分享博彩業純利若干比率,猶如股東之分紅,採股票派息般寄出劃線支票。後來,謬論間接美夢成真,政府在博彩業好景但社會充滿矛盾下,當機立斷推出現金分享,筆者稱為派止痛片,民間形容為派糖。無論如何,確令普羅大眾止痛並嚐到甜頭,當時說是短期措施,但至今似乎成癮,戒不掉了。派錢與否很易決定,可與早一年財政盈虧掛鉤,唯必須優化處理方式並制度化,包括定出計算比率及分享對象。近日香港也來派錢,當中有含糊的灰色地帶,反映倉卒及不成熟,但派總比不派好,處處聞呻吟啊!
澳門的現金分享對象為永久居民及非永久居民,十分簡單,較易調整。自從實施後,即使賭收下跌,未曾間斷派錢,因財政尚有盈餘。政府不是獨沽一味,還推出了醫療券及最初稱為雙層社保的公積金制度,又有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並津助住戶電費。這勝過只派現金,常有人說不是每位居民都需要額外的錢,但分享成果總是應得。可惜,有些老人家收了之後,變相是存摺數字增加,卻捨不得花費分毫。因此,有建議發消費券,一如醫療券,但會增添行政費用,而且存在兌現漏洞,可能衍生許多麻煩。可以考慮的是,非永久居民應否享有?十八歲以下金額可較低?六十歲起可較多?減是難事,相反可在調整時,分為加及照舊。
有一建議可方便永久居民,就是有私立醫院對留醫者要收按金,有時入院者未必有身邊錢。政府可否與相關醫院達成協議,永久居民免付某一金額的按金,例如九千元,不過要簽署認可授權,倘有問題至多以代支方式計算,然後在下一年度現金分享扣除。這做法絶對是德政,消除病患者與醫院的矛盾。對醫院來說,救人要緊,有免按金而具保障的機制便是。以庫房財政能力,完全有條件做得更好,把即時錢成為及時雨澤惠當時人。與此同時,須慎重考慮加巴士價令人反感之舉。寧犯天條,毋犯眾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