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於10月23日上午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邊檢大樓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是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粵港澳三地政府緊密合作,參與工作的各單位精誠團結,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員辛勤勞動的共同成果。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在政治層面來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論和實踐。從工程開展之初就構建了緊密的工作機制,共同協商、解決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難題,實現了建設技術上、政策制度上的新突破。大橋正式開通後,粵港澳三地將首次實現陸路連接,三地無障礙的聯通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創造了更堅實的基礎。
在經濟層面上來看,作爲香港、澳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交通平台,港珠澳大橋可有效彌補過往陸運交通可達性的短板,推動地區間經濟的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對於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社會層面來看,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與內地的交流日漸頻繁;港珠澳大橋開通,在縮短地理距離的同時,更深化了同胞血緣之情。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創新實現「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爲粵澳兩地的人員往來提供便利,也為進一步探索創新通關模式做出了積極工作。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建築工程史上的創舉,是「中國夢」騰飛的又一標誌。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相信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一帶一路」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契機。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作爲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三地建築面積最大的口岸。總承建部門和各建設單位勇挑重擔,克服施工期短、颱風影響等重重困難,在去年12月19日率先舉行亮燈儀式,標誌著澳門口岸管理區基本完工並具備通車條件。經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自2018年3月15日零時起正式交付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並依照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實施管轄。在此,我謹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對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和珠海市政府對澳門口岸管理區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再次表示誠摯的感謝!。
面向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定必積極落實中央的各項部署,繼續與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攜手一道,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而努力,始終以民生福祉爲依歸,更加奮發有爲,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新時代粵港澳三地廣大同胞的美好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鬥!
由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等組成約140人的特區政府代表團和觀禮團成員,也出席了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