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澳門委員陳美儀提案

以下為廣東省政協澳門委員陳美儀兩份提案,首先是《關於做好人口流入挑戰城市規劃及治理的建議提案》。

「近年,國內人口流動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北京、上海因近年嚴控人口規模,由人口淨流入轉為淨流出,據媒體報道,近4年來北京年均淨流出人口超10萬。2019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為745.6萬人,已連續第四年負增長,北京常住外來人口的峰值是2015年,共822.6萬人,這說明北京控制外來人口確有成效。同時,經數據統計,顯示出北京的流出人口傾向於長三角、珠三角,近幾年深圳、廣州、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年均淨流入超20萬,這些城市以活躍的新經濟產業和較為寬鬆的人才政策吸引人口大規模流入。據媒體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在深圳市新登記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就超過1.7萬戶,而其中數字經濟企業同比增長67%。這些新興產業的出現,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來到深圳。

人口流入對城市治理提出新的挑戰。人口的流入意味著城市規模擴大,就業、教育、住房、養老等問題考驗著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和治理水平。與此同時,從環保和公共衛生角度看,對於防疫、污染排放和治理等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如果城市建設規劃不完善、管理不科學,可能會加劇城市病。

為此,本人建議,應針對新的人口流動趨勢,應當提前做好以下預案:

一是加強輿論引導,客觀全面看待人口流動新趨勢。近年來,國家一方面通過政策層面對人口進行一定的調控,避免超多人口集聚引發城市問題;另一方面則通過引才留人的優厚待遇政策,如創業支持、優待醫療、子女入學、養老保險等方面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激勵和吸引政策,實現人口分流,推動新興城市的發展。北京的流出和廣州、深圳的流入實際上是宏觀調控政策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像大眾中流傳的『北京的發展前景不如新一線城市』的輿論導向。因此,建議官方媒體及本地政府做好正面輿論的引導,避免形成大眾的錯誤認知。

二是完善新興城市規劃和配套建設,合理引導人口流動。作為新一線城市可以借鑒北京、上海等傳統超大城市和國外城市的經驗教訓,完善城市規劃布局,在土地劃撥和財政預算、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城市系統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早行動,加快城市圈建設,促進核心城市與衛星城市協同發展,提升融合度,有序引導人口向周邊衛星城市溢出,實現雙向流動,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核心城市壓力,還能加快構建市場化、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體系,促進人才鏈與產業、資本深度融合,以確保人才流動更好地符合不同地區定位發展優勢產業的人才需求。」

另一題為《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有效執行「限塑令」的建議提案》

「2020年初,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這是2007年『限塑令』發布以來的首次升級。2020年8月21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2020年底,廣州、深圳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基本實現塑料垃圾零填埋。該意見自2020年9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目標是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基本實現塑料垃圾零填埋。

本人調研了解到,『限塑令』升級後,仍然面臨以下難點:

一是對消費者而言,同等便利的替代品仍未出現。以塑料購物袋為例,市面上常見的替代品基本上是布袋和菜籃,但前者不易清洗,後者體積大不易攜帶,消費者往往不會因為幾毛錢而犧牲使用塑料袋的便利。而吸管等其他塑料制品同樣存在此問題。此前為響應『限塑』要求,一些大型連鎖快餐店曾將部分門店的塑料吸管替換為可生物降解的紙制吸管,但有消費者投訴此類吸管存在易溶解的安全隱患問題,易導致兒童誤食。

二是對商家而言,『限塑』面臨著經營成本壓力。可降解塑料袋的進貨價格比普通塑料袋高出三四倍,以往超市的購物袋基本為零利潤出售,連續袋更是免費提供,換為環保材料後,僅連續袋一項,假如門店中有20個以上點位的,每個月就要多出至少20多萬元的成本支出。

本人認為,真正的解決方法要從樹立大眾環保意識入手,政策只是督導,行規僅是約束,樹立民眾共同抵塑的環保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所以,針對『限塑令』升級的困難,建議從餐飲企業、商超等關鍵環節入手,逐步推行減塑環保理念:

一是統一步調,加強執行力度。全省市各地商超、外賣平台、餐飲店等統一步調推行政策。否則,嚴格執行政策的企業會面臨成本壓力,導致市場份額下降,最終影響『限塑令』的執行。這在以往的限塑政策執行過程中已有體現。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逐步推行減塑理念。特別是要抓住餐飲企業等『關鍵行業』,加強教育引導。例如可借鑒香港等地曾發起『不加蓋』 行動,不少咖啡廳、奶茶店加入行動,顧客在店裡喝飲品時,商家不提供杯蓋,推廣這一做法,既不影響用戶體驗,也能減少塑料的使用。又如,鼓勵在快遞點設立包裝回收點,居民取完快遞後,可將箱子、緩震塑料等拿回快遞點回收,通過積分換購可降解塑料袋等鼓勵措施,培養公眾減塑理念。

三是建立獎懲體系,鼓勵企業使用環保包裝。環保材料的成本普遍偏高,企業投入與產出失衡,可適當給予一些獎勵措施。對於使用環保材料的企業,在廣告宣傳、賽事會展招商等方面提供支持、增加曝光量,或適當給予退稅獎勵等;對於過度包裝的產品,市場監督部門應及時介入處罰,形成『環保激勵、浪費懲戒』的社會風尚。」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