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澳門︰大三巴哪咤廟

大三巴哪咤廟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改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廟內供奉神話人物托塔天王李靖三太子哪咤。當年澳門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該區坊眾以本區並無神廟壓邪,乃與柿山坊眾商議,擬請柿山之哪咤神來大三巴,建廟奉祀,但遭反對,屢洽不果,於是自行建廟。

哪咤廟與大三巴牌坊建於同一山坡上,依附在另一澳門文物舊城牆一側,建築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磚木建築,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建築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 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並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 米,檐口高3 米多,整體主要以灰色為主,除山牆上有少許草尾點綴外,一般不作裝飾。

 

正殿入口前是哪咤廟之門廳,它是一歇山式建築,由於缺少了天井這過渡空間,其部分屋頂重疊於正殿屋頂上。門廳三周不砌牆,祗以黑色木欄柵圍繞。整個屋頂之重量,由正面兩條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牆之木樑承托,建築正脊有鰲魚及寶珠襯托,垂脊呈飛檐狀。建築整體裝飾簡約,即使裝飾最多的地方,也祗是位於兩重疊屋頂間之空間裏,整體風格內歛平實。

 

由文化局籌建、大三巴哪咤廟值理會和街坊們支持的大三巴哪咤展館建於廟旁,於2012年開幕,向公眾講解哪咤信仰及節慶歷史文化。

 

展館為傳統與現代相互結合的建築,室內、外空間總面積約70平方米,館內介紹哪咤傳說和節慶,展示哪咤誕使用的珍貴實物,如宗教儀式中的香爐、信眾鈐印所用的哪咤印符、哪咤簽;出巡時使用的哪咤鑾輿、幢幡、舞獅頭;以及搶炮活動中的花炮神像。

 

館內亦展示了哪咤節慶的影片,又以電子書形式展現數十年來慶祝活動的舊照片,讓市民見證這項傳統節慶的歷史與變遷。此外,展館內的八幅哪咤水墨漫畫,由本地著名漫畫家陳偉輝(亞正)創作,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說明哪咤傳說的由來。透過以上的陳列與展示,參觀者可進一步了解哪咤信俗的意義,並感受本土節慶的熱鬧氣氛。同時,館內展示了原址經考古發掘後出土的部份文物和建築殘跡,經專家推斷,此處的石砌牆基為聖保祿教堂西翼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成為了重要的歷史遺跡。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