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讓
立法會選舉進入宣傳期,有人僅憑啟動及一兩天的觀察,認為在疫情限制下,氣氛不如往昔熱鬧。這實在很片面,現在已分軟硬體,文件也有電子版及紙本,網上活躍程度遠勝公眾聚集。而且,這並非節慶,不是以表面熱鬧衡量活動,卻應在各參選組別大力宣傳的同時,也作公民教育,讓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更深刻地認識關於立法會的功能、組成及權責。
立法議員由直選、間選及行政長官委任所產生,在間選方面,工商、金融界參選的澳門僱主利益聯會,候選人為高開賢、崔世平、葉兆佳、王世民;勞工界參選的僱員團體聯合,候選人為林倫偉、李振宇;專業界參選的澳門專業利益聯會,候選人為崔世昌、黃顯輝、陳亦立;社會服務及教育界參選的社會服務教育促進會,候選人為何潤生;文化及體育界參選的旭昇文體聯合會,候選人為陳澤武、梁安琪。以上間選候選人在無競爭下,會當然獲選。希望將來間選能有更多對手,即使仍是協商定出參選人,各界別也可以有更多議論空間,採納一些新面孔。回顧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時,行政長官何厚鏵才四十四歲,對比歷任的高官、行政會成員及立法議員,都顯得年輕而有活力。
在直選方面,經過篩掉不符合法定資格的參選人後,剩下十四組別進入競選,包括傳統社團、強勢社團及新組合。傳統社團由於長期服務社會,既具鮮明代表性,亦有許多成員及支持者,特別是曾受惠獲協助解決困難的人。其中一些組別有可能在席位上坐二望三,亦非意外。事實上,回歸前後均有過一組三席的例子,而兩席更是慣常事了。至於少了一些組別,其支持者會如何?除非是誓死擁躉決不投票或投白票廢票,這畢竟會是少數,也不該如此。他們的票或會慎重地投給在實務往績較佳的組別,而未必垂青新人。四年前取得票數不弱但未夠數的,今番大有機會。相反,當時僅入伍的,不易保住席位。而屢敗屢戰的老將,別妄想分得更多票,選舉不會有同情票,非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