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2021/2022年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於10月20日下午3時30分假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典禮由行政長官賀一誠主持,立法會主席高開賢、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檢察長葉迅生、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主席劉焯華和澳門律師公會理事會主席華年達列席主禮台。
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避免人群聚集,今年典禮邀請嘉賓人數大幅縮減。當中主要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副主任張榮順及鄭新聰、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委員、法官委員會委員、檢察官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法院及檢察院司法官、行政長官辦公室及主要官員辦公室的主任、律師組織代表等一百多位嘉賓出席典禮。
行政長官賀一誠、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檢察長葉迅生及澳門律師公會理事會主席華年達分別在典禮上致辭。
行政長官在致辭時表示,一直以來,司法機關嚴格履行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維護司法獨立,堅持公正司法,在解決社會糾紛、捍衛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特區的成功實踐作出了卓越貢獻。
行政長官表示,特區政府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一如既往堅定維護司法獨立、捍衛司法公正,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工作,持續優化司法培訓機制,不斷完善司法軟硬件建設,團結司法界、法律界及社會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推動澳門特區法治事業向前發展。
行政長官指出,法治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法治只有與時俱進,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新冠疫情在給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新的要求、新的挑戰,例如,如何平衡公共衛生安全與個人權利自由之間的關係;如何在確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妥善保護個人資料的安全;如何有效解決疫情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民商事糾紛;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法律界作出及時的回應。
關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行政長官表示,這是澳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做好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同樣需要澳門法律工作者積極主動、大膽創新、貢獻智慧,故此希望法律界就合作區民商事規則與澳門銜接及合作區建設中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為合作區發展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和保障,促進澳門鞏固提升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個司法年度,儘管澳門特區仍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三級法院繼續正常有效運作,共受理各類案件18,561宗,審結各類案件19,003宗,未審結案件為11,082宗。
岑院長提到過去一個司法年度法院在完善各項軟硬件建設方面所開展的一些工作:第一、為提高司法效率,著手推進司法運作電子化。一是推動對《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的修改,將過去與內地以郵寄方式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請求的方式,改為以電子方式進行,所需時間平均減少30天,提升了司法效率。二是與特區政府合作準備在訴訟制度中引入電子方式,首階段將先推出兩項法院電子服務,即:電子提交訴訟文書和電子支付訴訟費用。相信實施後不僅可以回應社會訴求、提高司法效率,也可以為下一階段推出電子通知和電子傳喚等提供經驗,有利於司法運作電子化的進一步深化。第二、為提高司法機關人員素質,著力開展司法輔助人員的晉升和培訓工作。一是通過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與國家法官學院完成籌辦澳門特區司法輔助人員國情培訓班的工作,目的是加強他們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以及憲法和基本法等國情的認識和了解,有助於他們全面準確理解和落實「一國兩制」。二是啟動三級法院主管級司法文員任用培訓課程。這是回歸後第一次舉辦此類課程,待課程於明年下半年結束後,將正式以定期方式委任所有書記長、助理書記長和主任書記員,改變回歸以來所有主管級司法文員全部以代任方式履行相關職務的狀況。第三、啟動新一屆司法官團的培訓課程。為培養新一批司法官,第六屆進入法院及檢察院司法官團的培訓課程即將展開,這是相關培訓制度修改後的首屆,預計參加培訓的20名學員將於明年初正式接受培訓,2024年進入司法官隊伍。這為未來幾年將有部分法官符合退休條件而可能出現的人手不足預作準備,也為滿足未來大灣區、尤其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快速發展的需要,提供司法人力資源方面的保障。第四、改善司法機關的辦公條件,興建三級法院大樓。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三級法院大樓的建造工程現已正式立項,並已進入設計階段,其中中級法院大樓和初級法院大樓的探土工作亦已經展開。岑院長真誠期望部份司法機關分散於不同的商業大廈內運作的現象,在不遠將來真正成為歷史。
岑院長還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創立了新的平台,是中央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部署。應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去解決深合區建設中遇到的法律衝突和法律障礙,加快推進區際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安排的磋商,創新粵澳司法合作新機制,使澳門與深合區之間的司法合作更加深入、更為全面,為深合區建設提供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最後,岑院長僅代表特區法院感謝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立法會、檢察院、律師界朋友以及社會各界過去一年來對三級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檢察長葉迅生致辭時表示,在2020/2021司法年度,檢察院刑事立案12,452宗,較上一司法年度的12,109宗增加約2.83 %;結案12,363宗,其中,經偵查作出控訴3,471宗,歸檔8,657宗;提起刑事案件上訴56份,作出刑事案件上訴答覆413份。在民事勞動訴訟方面,於過去一個司法年度,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案件794宗,較上一司法年度的723宗增加約9.82%;參與勞動訴訟案件594宗,較上一司法年度的567宗增加約4.76%。在參與行政訴訟的案件方面,於過去一個司法年度,檢察院參與行政法院新增案件為156宗。
葉迅生檢察長提出檢察院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做到:一、加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自覺意識。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安全,切實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二、提高專業水平,不忘初心。堅持進入檢察院工作履職的初心,始終以兢兢業業和精益求精的心態做好檢察司法工作,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指引下,努力讓市民大眾在每一個案件之中感受公平正義。三、科技強檢,司法為民。在司法領域積極配合和貫徹特區政府推行電子政務的總體工作方針,強化管理和倡導服務理念,繼續開發檢察院司法業務、行政業務和便民服務的信息化系統功能,提升工作素質和工作效能,加大力度推動特區訴訟程序電子化的發展進程。
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致辭時表示,自去年二月份以來,由於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急劇下降,職業活動收入亦隨之急劇減少。
他稱,澳門的法院未能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向現代化邁出任何重要的一步。在過去的十年中,澳門的法院在封閉循環中運作,對中國內地(包括廣東省)的技術進步漠不關心,這與其他發達地區的情況相似。近年來,計算機工具的引進在大陸取得了顯著發展,例如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考試的錄取;在國家重點「智慧法院」項目中使用人工智能;訴訟案件的數字化;創建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法院的在線平台,促進司法官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且便於權限實體對法院工作的監督,同時便於利害關係人查閱;還有互聯網法院,整個程序都是在線進行。同樣在包括葡萄牙在內的歐洲,也取得了顯著的技術進步,正如歐盟和歐洲委員會就此事宜所編寫之文件所反映的那樣。此趨勢旨在透過大量使用電子手段和消除與紙張相關的不必要形式,來更快捷地處理法院中的案件,同時,通過能使法院的聯繫更靈活、允許查詢訴訟程序及其狀態的計算機渠道,無需出行,使得訴諸各級法院更加便利。他人的經驗並未對澳門的法院產生任何啟發。就連澳門特區政府在電子化施政的道路上已經採取了為民眾帶來利益和便利的措施,也未能推動法院現代化範疇內的任何舉措。正如前幾日所宣佈的那樣,政府已經在行政司法領域提交了相關成果,例如法務局的登記和公證查詢平台,以及要求以電子方式送交訴訟文書及支付訴訟費用,儘管推動有限,但這是第一步。然而,我們離澳門特區法院的現代化還很遠。
他指出,我們生活在和平與安定之中,而我們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地位也沒有受到威脅,這是基於民眾的愛國情懷。但是,為了實現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就特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及澳門在大灣區內的作用和作為與葡語國家間關係和新絲綢之路的平台所設定的目標,我們不能僅依靠愛國情懷。我們還需要智慧且有才華的愛國者,他們需要對未來有遠見,能夠為共同利益和實現社會公正而努力——而不僅僅是那些卑躬屈膝、目光短淺,堅持宣傳其愛國主義,以引起注意並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