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讓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不覺廿五年,政府架構下周將會換屆,並舉行銀禧慶典。我們也趁機談一下香港事,歡迎瀏覽Facebook 「樂報我們講場」EP1113及YouTube「樂報我們講場」EP1113「香港財政狀況20220602」,時事評論員鄭仲輝與余榮讓作出分析,並請繼續關注逢周四晚上九時半的直播及重播。
今次話題不涉政治,而是財政範疇。香港稅務局2021/2022年度稅收創歷史新高,達3,785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477億元,升幅為百分之十四。市民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可獲減免最多一萬元。雖然稅務局指出,稅收高不反映香港經濟令人滿意,但很大程度上顯示了實力。增加部分主要源自利得稅,而該稅種年度應評稅利潤整體輕微下跌百分之二。真是明天會更好,稅務局預計2022/2023年度整體稅收會有3,900億元,增幅為百分之三。由於疫情已逐步穩定,估算稅收保守樂觀。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指出,香港各階層納稅人的收入,對比前一年上升,主要來自股票買賣,尤其在2021年股市交易量大,收入暢旺。博彩稅收入亦因為博彩活動重啟而增加。對稅收貢獻較多的行業,以往是地產、銀行及金融服務業,佔比例較多。然而,過去數年因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盈利有所下降,而投資及金融業則仍見增長。香港經濟多元化的一面,實在值得澳門借鑑。當然,一些行業在澳門並不存在,例如證券,但長遠來說,還是有機會去經營的。
在香港,疫情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政府所採取的促進經濟措施明顯起到作用。例如新一輪消費券計劃,加上2022保就業計劃和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能為內部需求提供額外的支持。香港出口貨值今年四月恢復輕微增長,雖然在輸往內地方面下跌,但輸往美國及歐盟國家方面則錄得顯着上升,而輸往其他亞洲主要市場方面有不同程度增幅。相關行業的發展,對就業率的穩定極為重要,基層的收入高低關乎民生問題,我們下一期會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