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讓
經濟財政司李偉農司長日前於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談及第二個百億經援安排,他說基本上已收集了有關意見,共識為用於澳門及居民,正在進行編定,然後公布。政府採取前後兩輪措施,能幫的盡量都幫,希望支持困難中的行業及僱員,大家亦要用好申訢機制。筆者一向建議,除了以金錢濟急,還需有其他政策及措施協除居民解決困難,包括關心失去生存意志的危險邊緣人士,疫情下自殺案頗多。正如李司長所言,能幫的盡量都幫。
特區政府制定的《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至今有近三百個崗位受惠。政府還會在為期三個月的基礎上再延伸,令這措施推動就業機會。勞工局在八月辦了十七場配對會,提供近九百個崗位,唯出席率僅有四成,仍應繼續努力。至於政府去年底推出鼓勵業主減租稅務措施,已有一千五百宗減租協議。不用為工商業單位供款並具實力的業主,能體恤租戶困難,實在付出社會良心,值得表揚。以上是政府派錢以外的實際支援,結合政策、大數據使用、勞資需求,為人力資源的供合作出配對。同時,適當地調整在外僱方面的過度依賴,把工作崗位優先留給澳門居民,而他們的收入普遍於本地消費,是正式內循環。許多外來僱員帶水貨,以所持證件之便賺取不一定合法的金錢,其中有擾亂社會秩序,並影響到抗疫。也有些本地居民走水貨,然後把利潤用於在內地購物、飲食、美容美髮及按摩,他們本身當然得益,但沒有正面惠及澳門的商號。
對於第二輪百億經援計劃,希望社會不要因有人煽動挑撥而分化,你我各有困難,別抱有像毋須幫助中小企而只把金額分予僱員般仇富心態,你的不會少,不因此分薄。政府還應推動刺激內循環,若僅派錢,一些不受或少受疫情影響者會化為儲蓄,長者也會不捨得花。經濟部門宜推動消費行業讓利,帶起把援助用到實處的歡愉氣氛,驅走愁困,配合食住遊政策,適當地大破慳囊,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