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繼續深化電子政務,於4月推出升級版「一戶通」,全面提升穩定性和實用性,並增加更多功能,包括繳納行車稅及交通違例罰款、公共部門活動報名和場地設施預約、申請旅行證件、提交法院訴訟文書,以及繳交水電費用等。截至10月31日,「一戶通」有逾41.8萬人登記,較《電子政務》法律生效前增加6.2倍,共整合165項電子服務及功能,涵蓋居民生活、就業等領域。在「一戶通」綁定的車輛,已超過全澳登記車輛總數的一半。當局亦持續推進開放政府數據,截至10月31日,政府數據開放平台提供的數據集增至602個,涉及法律、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
當局嚴格控制公務人員總額,今年10月公務人員數量為34,510人。部門架構方面,對8個公共部門和10個自治基金進行重整,包括成立藥物監督管理局,設立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澳門醫院籌備辦公室,重組土地工務局和公共建設局,優化旅遊基金,將學生福利基金、教育發展基金及高等教育基金合併為教育基金,重整澳門基金會的組織架構。為有效運用政府人力資源,完善公務人員調動機制,修訂相關法例,基本構建起適用於所有公共部門的人員流動機制。此外,為配合深合區建設,擴展「臨時定期委任」的適用範圍,以便建立更完善的派遣公務人員往深合區工作的機制。在落實招聘開考、推進政府部門內部管理電子化、升級雲計算中心系統、研發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加強公務人員培訓等方面亦有序推進工作。
今年全面落實年度立法規劃,在17個立法項目中,已完成草擬並向立法會提交12項法案,剩餘5項也將於年底前提交。除年度立法規劃外,截至11月14日,特區政府完成草擬並向立法會提交9項法案,並頒佈50項行政法規。特區政府與立法會加強溝通,截至11月14日,配合立法會完成制定15項法律。在深化登記公證電子服務方面,推出網上發出商業和物業登記副本及網上支付服務,並拓展公證查證平台的功能,將查證範圍由公共公證員擴大至私人公證員,方便文件接收者即時核實文件,保障交易安全。去年開通的商業登記訊息平台運作順暢,截至10月31日,平台累積查詢逾153萬次。針對法律資訊平台分散的問題,於4月整合印務局的法律搜尋系統、行政公職局的「澳門法例資料查詢系統」及法務局的「澳門法律網」,推出新的「搜法易」平台,已有逾42萬人次瀏覽。
深合區的法制建設方面,澳門與廣東省一起,用好珠海的經濟特區立法權,逐步構建深合區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的制度體系。為便利澳門居民在深合區學習、就業、創業及生活,法務局與深合區法律事務局聯合開展普法工作,透過多元化方式,講解深合區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為更好應對新冠疫情,就鮮活食品保供、封控區維生支援、公共地方及封控區清潔消毒等制訂一系列預案,並在「6‧18」疫情期間有序啟動。市政署聯同兩南公司、業界全力確保鮮活食品供應充足,每天公佈供應量,以穩定市場價格。在疫情期間,由市政署牽頭的「維生與支援小組」在來自法院系統、檢察院、廉政公署、審計署等14個公共部門近千名公務人員的支援下,向97棟紅碼大廈,約2.5萬名封控區居民提供維生支援,派發大量應急食物包、蔬菜凍肉食物包及飯盒,並協助代轉物資。同時,持續加強公共地方和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為紅碼大廈收集生活垃圾。為緩解水浸,重點針對各區易積水地點、大型建築地盤周邊的公共渠道等,加大通渠清淤的力度,並加強執法打擊非法排污,從源頭進行治理。為回應社會訴求,持續優化和拓展兒童遊樂空間,今年已優化水塘公園、林茂塘臨時休憩區、二龍喉公園的三個兒童遊樂場,受到市民歡迎。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於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市政署積極向攤販講解新制度,與873個攤販簽訂租賃合同,並規範街市的價格標示方式,推出「街市通」手機應用程式,每日公佈街市鮮活食品價格,提升價格透明度。此外,紅街市整建工程已於5月啟動,雀仔園街市重整工程已完成設計工作,今年底還將啟動氹仔街市第二期整治工程。
近三年電子政務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不能止步。當局將修訂電子政務法律,重點解決現時各單行法規對電子化操作有所限制的問題。將在「一戶通」2.0版本的基礎上,深化便民服務模式,梳理及簡化部門業務流程,結合跨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減少申請步驟、減少提交資料和文件、減少走訪部門次數」的目標。鑑於商企和社團所需的電子政務服務有別於一般民生類服務,特區政府計劃提供專門電子服務入口,以便更好地滿足商企和社團的需求。當局將進一步研究完善專門適用於公共部門領導主管的紀律制度方案,從實體及程序層面引入機制,處理領導主管在擔任職務時發生的違紀行為。經過對公共部門及自治基金的一系列重整,政府組織架構及職能已有所完善。在此基礎上,將着手對政府架構中的項目組進行檢視,並作出必要重組。
目前使用的第二代澳門居民身份證已推出約10年,為進一步加強電子化應用及提升防偽性能,將於2023年正式發出新一代身份證。
當局將不斷加強立法統籌,科學合理地安排立法項目。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年度立法規劃,積極落實16個立法項目,包括居民身份證、電子政務、打擊不法賭博、民事登記、汽車登記、登記及公證的電子化、公共採購、保險中介業務、道路交通、民航,以及廉政公署職能等領域。
澳門的登記公證制度歷史悠久,但在信息化和現代化方面也面臨挑戰。我們將深入研究登記公證範疇的相關法例,作出整體性的修訂。透過完善法例、重構登記公證資訊系統,並與相關公共部門及實體實施數據互聯互通措施,使更多登記公證服務實現全程電子化。
當局將按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積極探索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重點與廣東省研究以省級立法形式制定促進深合區發展的綜合性條例,完善深合區的治理機制。
2023年是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當局將聯合本澳社團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加深社會各界對《基本法》的認識,並繼續以《憲法》、《維護國家安全法》,以及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普法的重點內容。
當局亦將持續推進緩解水浸的工作,啟動筷子基北灣雨水泵站工程,提升筷子基區、林茂區及高士德區在暴雨期間的排水能力。同時,完成氹仔舊城區排水系統改造的研究,編製工程計劃,爭取於2024年分階段開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