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圓滿落幕,大家若希望延續對澳門賽車的速度與激情,最好的節目當然就是參觀位於綜藝館旁的大賽車博物館。
澳葡時期的澳門旅遊司為了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40週年,建立大賽車博物館,於1993年11月18日開幕。館內的各項展品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所提供,有多種有20多輛車壇名將的戰車,有方程式賽車、摩托車和車手們用過的物品,當中最著名的是已故車手冼拿的參賽名車和賽車服,另外也有相關格蘭披治賽車的照片、說明文章、獎項和有紀念價值的物品等。館內分成多個展區,有系統地介紹各展品與其歷史,以加深遊人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了解,並緬懷那些曾為該賽事作出貢獻的人士和賽車手。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50週年,當局對大賽車博物館進行重修,並對曾經為大賽車作出貢獻的傑出人物,如葉德利、杜德斯、羅路、冼拿和約翰哥斯密等進行了特別的介紹。
大賽車博物館去年完成擴建工程,擴建後的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樓高四層,總建築面積較之前的大賽車博物館增加六倍至約16,000平方米,為參觀者提供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相關知識、娛樂、休閒和學習體驗等。地面層設有紀念首屆大賽車冠軍車手專區、配合3D投影技術的東望洋跑道模型及入場登記等設施;一樓焦點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早期方程式賽車及三級方程式大賽陳列展品;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格電)為二樓主要賣點,當中包括展示電單車解構裝置、格電VR速感體驗等;地庫層將凸顯澳門GT盃及東望洋大賽。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是次改建工程,榮獲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新建築物(建築設計及施工類別)金級認證。旅遊局早在項目籌備階段已為可持續發展訂定標準,在施工期間要求工程承攬人做好工地空氣質量及建築廢料的管理。同時,在基礎設施上增設太陽能發電系統,於博物館天面層安裝共446塊太陽能收集板,收集並轉化為電能予館內部份冷氣及熱水系統之用,以推行資源再生。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新增多媒體互動設備及賽車情境展示設置,加強「寓教於樂」體驗。館內定期舉辦公眾導賞、特展、工作坊及徵集等活動,加強博物館與學校及社團之間的互動,增強「旅遊+體育」品牌協同效應,帶動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大賽車這項國際盛事作為澳門歷史、文化、體育重要的一環,所有澳門人,特別是年輕朋友更應該去了解,設立博物館能有效的向公眾與旅客宣傳大賽車。當局可以與學校和社團合作推出導賞團,無論是作為澳人食住遊,或是作為愛國愛澳的教育,都是不可多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