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於2009年宣佈向澳門贈送一對大熊貓,作為澳門回歸十周年的賀禮。中國國家林業局代表團於2010年2月上旬在澳門興建大熊貓館的十多個建議選址進行實地視察,代表團專家認為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為優先選址,至2011年,澳門大熊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當局為一對大熊貓舉行徵名活動,「開開」、「心心」經澳門全民投票獲選。「開開」為乳名「蜀祥」的雄性大熊貓,而「心心」則為乳名「奇妙」的雌性大熊貓。
「心心」於5歲時因急性腎衰竭死亡,而「開開」由於遺傳基因及成長狀況屬於優良級別,政府決定將之送回內地參加「全國大熊貓繁育計劃」,並於2015年11月29日送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國家主席習近平其後宣布再向澳門贈送一對大熊貓,考慮到大熊貓「開開」、「心心」的名字是由澳門人所選,在澳門經已深入人心,具有保育大使的象徵性意義。而且「開開」、「心心」親切可愛,寓意歡樂,代表了澳門人的美好願望,亦直接表達澳門市民對中央贈送大熊貓的喜悅之情。因此,新一對大熊貓「婭林」、「蜀蓉」將繼續沿用「開開」、「心心」作為名字。
2016年6月26日下午,「心心」喜獲雙胞胎,「大寶」於下午3時45分出生,重135克;而「細寶」於同日下午4時27分出生。政府其後舉行公眾徵名活動,在經過澳門居民集思廣益,最終「健健」、「康康」兩個名字當選。「開心家族」從此健康快樂地住在澳門大熊貓館。
澳門大熊貓館位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建築佔地約3,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利用現有的地形結合建築的特性進行設計,依山而建,呈扇形的分佈。
館內設有兩個面積各約33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區和一個面積約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以供大熊貓活動之用。室內活動場地的旅客參觀區設有兩條高低分佈的觀光廊道,可以同時接待兩股參觀的人流,增加接待能力。而為了大熊貓的生活需要,館內還設有大熊貓的後勤中心,包括獸舍、竹子清洗區、竹子儲存庫、飼料準備室、飼料儲存庫、監控區和醫療室等。
珍稀動物館位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中,作為珍稀動物的保育場所,展區內有3個室內活動場和2個室外活動場,為小熊貓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活動場內種有多種植物,營造出貼近小熊貓野外棲息地的環境,場館內溫度控制在25°C內,為小熊貓提供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活動場內更設有棲木等攀爬設施供小熊貓鍛鍊身手。
公園內更設有大熊貓資訊中心及大熊貓禮品館。大熊貓資訊中心樓高二層,設有多功能影視廳,展覽區、圖書角及聯網互動區,是一個向廣大市民宣傳及推廣大熊貓知識的平台,除了展示大熊貓的知識外,尚有定期舉辦展覽導賞、興趣班及其他活動。而大熊貓禮品館則設於公園正門入口處,售賣以大熊貓為主題的紀念品,包括毛公仔、手袋、服裝、文具及家庭用品等,供遊客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