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日前於澳門科學館天文館順利舉行,主講嘉賓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教授,以「科教興國推動中國建造」為主題,透過線上方式與澳門市民進行分享與交流「科教興國」的戰略重點。出席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處長劉暉,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昊,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齊紅,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監事長許敖敖,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以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廳廳長陳旭偉。
林鳴教授指出「科教興國」是「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強調國家要堅持以教育為本,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其重要的位置。林教授的報告以港珠澳大橋建設為例,分為「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和內涵、以「科教興國」推動港珠澳大橋建設、堅持「科教興國」迎接「後港珠澳大橋」時代新機遇等三個部分,結合高科技的發展,介紹了大橋背景和工程建設情況,並對澳門未來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提出想法和建議。
「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還包括「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以及由國家科技成就為切入點的「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家主題劇目進校園」。其中,「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展出國家探月工程的返回器主降落傘、月球樣品密封裝置、嫦娥五號著陸器及上升器組合、表面採樣裝置等展品和模型,讓澳門市民可以親睹國家的科技發展和探月成就,並透過澳門科技事業發展與成就專區,讓澳門市民認識澳門與內地開展科研合作的重要成就。展期由即日起至2023年1月8日09:15-18:00開放予公眾參觀,最後入場時間為17:30,而2023年1月8日參觀時間為09:00-12:00,地點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歡迎市民到場參觀。
「時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動─「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家主題劇目進校園日前於澳門大學「大學會堂」順利舉行,吸引了超過130名澳門高等院校師生、青年社團、科技社團代表及市民到場觀賞,主辦單位同時安排在澳門科技協進會Facebook專頁、人民日報數字平台和微博直播進行直播及結束後進行線上重溫。演出的劇目是上海交通大學原創的話劇《錢學森》,講述「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者錢學森的愛國奮鬥故事,傳遞科學家鍥而不捨,勇於拼搏的精神。出席嘉賓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昊,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澳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汪淇,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以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廳廳長陳旭偉和高教合作交流處處長馮家健。
作為「時代精神耀濠江」的系列活動之一,《錢學森》話劇主要講述中國「導彈之父」和「航天之父」錢學森在交通大學求學時期從「交通救國」轉向「航空救國」的人生理想,在美國留學期間堅持求真務實的治學精神,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衝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礙回國投身國防科技事業的歷程,以及成功研製的國家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第一枚帶有核彈頭的導彈「東風二號甲」,帶領第一代「航天人」成功發射國家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同時,話劇亦以錢學森與夫人蔣英的愛情故事為副線,生動地演繹了科學大師錢學森的人生經歷,鮮活展現了錢學森的愛國之心、求真之志、奉獻之情,以及創新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