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堡街位於氹仔,起於排角路,止於消防局前地,可轉入著名手信街-官也街。
地堡街所在之處,在上世紀初仍是海洋,後來大小氹仔逐步因泥沙堆積而相連,政戍府開展了填海工程,並在新造的土地上建成氹仔市區。
不少澳門人對地堡街的印象總離不開租單車,當年該處尚未完全開發時,幾檔單車租賃是遊人的好去處,在此租賃單車之後可遊遍附近的道路,以及後面的紅樹林等。隨著城市發展,單車租賃亦慢慢絕跡,原址亦建成了現時的泉福新邨
現時的地堡街作為氹仔舊城區的一部份,已經成為旅遊旺區。街上設有多座食肆和店舖,不乏著名遊客必到的特色美食,包括手信店、葡國餐、燕窩蛋撻等。附近亦有天后宮與北帝廟等廟宇,其中北帝廟是氹仔最古老的廟宇。
北帝廟位於地堡街上的嘉妹前地,是氹仔最古老的廟宇,建於清道光廿三年 (1843年),於清光緒八年 (1882年) 重修成今貌。據廟中「重修上帝祖廟捐簽碑誌」記載︰「茲我潭仔龍頭環真武上帝廟,創建於道光閼逢癸卯之歲,坐位在巽乾辰戌之原地,枕一灣,諸峰朝拱門,環十字,四水歸源,是以赫灌聲靈,洋夷震懾,調風和雨,海國安瀾。」
北帝乃真武帝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奉為治水之神。氹仔在當年仍是一個漁村,故此漁民和島民均供奉北帝,期望獲其庇蔭。
走在地堡街上,一側是氹仔舊城區的建築、廟宇、平房,另一側是新建成的大廈、商舖、連鎖餐廳和品牌,強烈的對比足證氹仔發展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