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新街位於澳門半島中區,由紅窗門街起,到清平巷、清平街交界止。街長220米,街道兩旁為兩層高青磚紅瓦頂的中式房子,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青樓建築群,是青樓文化的「活化石」。 福隆新街曾經秦樓楚館林立,煙館酒家集中的煙花之地。
福隆新街、福榮里及附近街道一帶原為河灣濕地,清同治年間由福建籍富商王祿、王棣父子購地,經過辟街、興建,該處成為了著名的「花街」。當年,該處是澳門最「高級」的「耍樂」之地,它與附近的福榮里、宜安街被譽為澳門的「花國三街」。福隆新街分成上、下兩段。上半段是青樓、茶館等聚集地,最旺盛時期約有六十家,其中最出名的有六家,分別為「雅仙」、「詠春」、「留觴」、「紅樓」、「京華」、「玉蘭」,各有絕色名姝、佳麗駐場,與客人飲酒、唱曲、作樂,不少富家子弟、巨賈富商都常在此流連忘返;街道下半段則是煙室、酒家等聚集地,是「男人玩樂一條街」。每當夜幕低垂,「花國三街」就開始熱鬧,大紅燈籠高高掛,絕色麗人、巨賈富商,夜夜笙歌,紙醉金迷。這種綺麗風光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澳葡政府開始禁煙、禁娼,「花國三街」便逐漸煙消雲散。在1932年,香港禁娼之後,澳門娼妓蓬勃,直至1940年代,澳門才先後禁娼及毒。此後,福隆新街及鄰近的福榮里、福寧里、蓬萊新巷、清和里、白眼塘,成為澳門興旺的餐飲商業區。
福隆新街及福榮里的街道兩側多是外形相近的兩層樓房,灰牆紅窗,下層為舖面,上層為住宅,均為坡屋頂形式,反映出十九世紀中式建築的特色,亦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青樓建築群。
在旅遊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福隆新街最為吸引遊人的,有數之不盡的美食︰以魚翅為名的有西南飯店、阿三靚翅、譚家魚翅等;葡國餐有福龍葡國餐與佛笑樓;有各式各樣的手信店;轉個彎近新馬路處還有歷久不衰的牛雜檔;三元粥品幾十年來味道始終如一‥‥‥
福隆新街亦有不少旅館,其中新華大旅店最廣為人知,因為不少著名電影都曾在這裡取景。由梁洛施主演的《伊沙貝拉》、王家衛執導《2046》及何超儀主演的《蝴蝶》等。
猶記得內港博彩娛樂及酒店項目剛開幕時,博企雄心壯志打造不同活動,希望重新將這舊日澳門最繁華的地段重新活化,可惜昔日舊城區敵不過經濟發展的巨輪,遊客逐漸減少,福隆新街經歷疫情後更顯凋零。
其實趁疫情令澳門旅遊、經濟均進入調整期的契機,在檢討澳門發展,以及振興經濟內需的前提下,更應將福隆新街這類曾經的老牌繁華地區納入考慮行列,以不同政策將之活化,同時亦鼓勵本地人多了解這區的歷史,也多來飲食、消費。在這調整期好好規劃,方可迎接賭牌重投、疫情結束後的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