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澳門︰松山行人隧道

環松山步行系統,又稱松山行人隧道,於10月1日正式啟用。行人隧道出入口一端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現有油站對面,另一端位於現時二龍喉公園環境資訊中心位置。環松山步行系統的建造貫通了松山、連接高士德大馬路一帶與新口岸區周邊的通道,是一項有益於廣大居民的民生工程,大大縮減了行人出行的距離,步行系統也進一步完善了區內步行環境,實實在在地回應了市民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

環松山步行系統工程主要建造貫穿松山南北兩端的行人隧道,新口岸區至高士德大馬路之間的步行距離,由之前繞行松山的約1,100米,縮短至約400米。行人隧道內設有自動步行系統,可直接通往地厘古工程師馬路及松山馬路(松山跑步徑)的垂直升降機,為周邊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步行通道;工程並一併優化了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由松山行車隧道東側至水塘馬路一帶的行人過路環境。

澳門是彈丸之地,尤其澳門半島很多地方其實適宜步行,鼓勵步行除了能減輕公共交通負荷外,還能藉此讓居民強身健體。但可惜澳門過往很多地方的道路設計,對步行者並不友善。例如新口岸區不少路段雖然有行人路,但並不「好行」,而在松山行人隧道啟用前,要是想由皇朝區步行到高士德區,要不通過焯公亭步行系統攀過松山,要不繞道到水塘新路步行至士多紐拜斯馬路,都不是很直接的方法。今次的步行系統啟用,大大縮短了這段距離,會為居民帶來更多的方便。希望當局日後以步行友善的角度,來改善現有的澳門各路段,鼓勵大眾多步行。

除了基建外,鼓勵步行也需要政府與企業多下工夫。不少打工仔均表示由於工作需要正裝或制服,不便步行上班,否則身水身汗的形象影響工作。如果由政府帶頭,鼓勵部份員工便服上班,需要穿制服的工種,則為其設計較輕便的制服,另外在工作間適當設置更衣室和設備,鼓勵員工可以回來才換衣服上崗等等。記得多年前大西洋銀行曾推出T恤作為制服,粵華中學亦曾推出Polo恤代替恤衫校服等等,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例子。

鼓勵民眾多步行,應該軟硬兼施,在軟件和硬件上都多加配合,才能更好的推廣。誠如前述,能減輕公共交通負擔之餘,又能令居民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為?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