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讓
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近日關注到路環荔枝碗船廠及片區的處理問題,已向運輸工務司司長提出,未來作規劃時,希望文化局、旅遊局能夠參與。早前,海事及水務局人員巡查荔枝碗船廠,發現有船廠的鐵皮及部件存在脫落危險,在聯同土地工務運輸局評估後,由消防局清除相關部件。船廠區十一個地段嚴重失修,其中兩個將被先行清拆。
荔枝碗船廠是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址,澳門曾屬華南規模最大的木結構造基地。上世紀六十年代,為鄰近地區作出不少貢獻。林茂塘至筷子基一帶的十多家船廠不復存在,這個碗形地段如今雖然已經殘破,但輝煌的一面仍有痕跡,且具旅遊價值,不應埋沒。2011年起,澳門科技大學的學生畢業設計作品中,提出了四個關於荔枝碗船廠群活化設計的不同方案,其一方案還獲2012年度中國環境藝術學年獎的建築設計類別銅獎,政府可用作參考。
路環居民的意見也須受到充分尊重,有當地居民批評,未有規劃已要拆,而是否文物任由政府說話。去年,荔枝碗船廠的水位紙不獲續期,後來更被以倒塌危險為由封閉,相關人士已指是收地先兆。有廠主曾耗廿萬元加固,徒歎有義務無權利。澳門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楊志華希望保留這個在珠江三角洲僅存的船廠,他親自看過,相當多部份廠房依舊堅固。他表示,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節點,葡萄牙人來澳門靠的是船。
一年來,保育茘枝碗船廠與否,完全操控於政府手上,廠主已經無能為力,他們曾想維護,但要經文化局、工務局、海事及水務局等審批,又不准用鋼鐵支撐,而要用原來的大型木柱,形同留難。在民間一片怨聲中,政府要進取地適當處理,才可以不負眾望。對於廠主的憤怒,政府不能視若無睹,聽若無聞。最好趕在風雨季節來臨之前,決定及開展保養維修工程,不要見死不救,任由茘枝破碗從崩變爛,而只有高官的飯碗是鐵以至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