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讓
日前,2022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先後在橫琴舉行,其中有不少重複討論的部分。當然,前者的範圍較為廣泛,包括以大灣區粵方九個城市為重點共同發展的目標,還有其他市鎮及多方面的來往。會議主要討論大方向,細緻的項目則由已開展的合作單位繼續推進,涉及糧油食品、衛生、民生、旅遊、商貿、治安等多個領域。澳門與廣東的關係因毗鄰而特別密切,我門猶更存在一些依賴,而旅客亦以粵為主要源頭。說合作,其實較貼切是單向支援,亦即是後盾。很明顯,當旅客因疫情減少來澳門耍樂,立竿見影,本地相關行業頓時門堪羅雀,變得一窮二白。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顧名思義,以深度合作為基本,成立以來一直在摸索,粵澳兩地官方負有重任,但人民的能力卻有限,最大問題就是興趣亦很有限。猶記得深度合作區成立前,常傳出開設證券交易所的海市蜃樓,許多人均有憧憬,但現在看來是遙不可及了。合作要有實質項目方可成事,與簡單的做生意相同,有買有賣然後提條件,拉近差異才可談得攏。大家風馬牛不相及,無論怎去努力也是徒然。單在合作二字落墨,深度與否都會空談。必定要由粵澳任一或雙方有好構想形成建議,甚至中央拋出方案,才有機會去促成深度合作,到時已不容許拒絕合作。
澳門沒有許多具深厚實力的大企業,但特區政府的財力堪稱是大財團,我們把社會保障基金用作投資,也得到五十餘億澳門元的盈利,令滾存加上正常運作,足以頂得到二零七零年。最近中央人民政府在澳門發行的國債,總額也只不過是人民幣三十億元而已。在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時,中央亦曾在特區發行了人民幣二十億元國債。筆者引以解釋,就是希望由中央出政策,粵澳合作推行,水到自然渠成。不妨先由一些小項目開始,作為熱身,例如建造文化影視城,規模先小後大,發展澳門歌影視業及旅遊又如何?